长门钱(1637年)

江户初期为了统一货币样式及增加流通用钱的目的,幕府大老土井利胜命毛利家在山口县铸造了手本钱用来作为模版,交由毛利家保管并记录成品数据。毛利家初代藩主毛利秀元有收集宽永钱的爱好,所以封存了一些未使用品和试铸货,并藏于金库钱箱中。直到1930年被古泉商发现才逐渐流落到市面上,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33年初夏,大收藏家田中启文通过对毛利手本钱的调查研究,确定此批钱是由长门国美弥郡赤村钱座铸造的,除此之外,为了和其他地区的货币共通,还铸造了与其他钱座文字一致的钱币,比如星文样,俯永样,太细样,正字样,劲文样等,相同的面文要区分于其他钱座,需要了解长门钱的3个重要特征:1长门背。长门钱后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背郭既大又深,郭的四角比较圆润,深度明显高于其他钱座,有一种明显的溢出感(类似深背母钱按压在高粘度精砂钱范上产生的效果)。2.铜质,长门钱的铜质多为冷色系,例如灰白色,青白色,青褐色等等,唯独缺少黄色系,而黄色系铜质广泛体现在其他钱座的铸钱中。3.正面字口多粘连,由于铸造工艺的问题,长门钱无论母钱还是子钱,面文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字口粘连的情况,虽然其他钱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比例远远小于长门钱。当鉴别一枚钱是否为长门钱时,运用以上3个长门钱特质综合考量会有不错的效果。


长门异永【七】:永字写法独特,フ画与く画在永柱上下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文字笔画较粗,钱体多见青灰色。

 

 


长门异永尖足宽【五】:宽字前足与宝字前足收笔的笔锋锐利,呈现尖足的特点。

 

 

 


长门异永小足宝【六】:不同于普通异永的宝字双足的平衡感,小足宝的宝字后足略短,收笔微留锋。

 

 

 


长门异永肥字【六】:字体笔画粗矿,永字点尤为明显且接郭。(图例源自2012年日本大和文库)

 

 

 


长门异永阔字【四】:宽字“見”部中目画的中间两横位置偏下,与第五画粘连在一起,宝字后足收笔略微顿笔。此版别由于笔画间的粘连,品相普遍较差,但比较少见。(图例源自2012年日本大和文库)

 


长门奇永【八】:永头略俯,永字く画末尾收笔微翘起出尖,通头比较大,与“用”部存在明显分离状态。图例所示为手本钱,可以清晰的看清奇永的字体特征。

 

 


长门奇永手本钱【三】:奇永的手本钱相比丽书或者裕字类,字口要更深峻,粘连处更少,所以总体会比其他的精致一些。

 

 


长门丽书【八】:对比奇永,丽书的笔画偏细,永字俯。以垂直线为基准,丽书永柱收笔落于偏右侧,造成永柱微俯的感觉。

 

 


长门丽书手本钱【三】:手本钱作为模本钱,其钱形工整,相比普通长门钱,手本钱字口粘连处较少,背郭轮廓清晰,地章细腻,颜色多为暗黄或青灰色。

 

 


长门丽书手本钱宝连轮【二】:宽仙堂旧藏,该钱拓片记载于《平成古宽永钱谱》中第1049号。宝足因铸造原因与外轮相连。据说此钱回流于印尼巴厘岛地区,该地区曾出土大量的宽永通宝及其他邻国货币,其中不乏各国的珍稀品种,也有观点认为宽永通宝在巴厘岛的出现是冲绳的渔民过去进行贸易有关。1968年左右日本的古泉商开始大批的前往巴厘岛回流古钱币,发现了很多在日本国内未曾见过的版别。

 


长门裕字【八】:裕字的宽字左足位置略比右足高一些;以垂直线为基准,裕字永柱收笔落于偏左侧,造成永柱微仰的感觉。

 

 


长门劲文【八】:劲文类的四字有细微隔轮,宽字前足收笔略上翘;通字点较大;永字フ画与く画非常对称,收笔略短且上翘,类似冈山婉文钱永字的特点,这一特征同长门钱其他主要门类不同,比较容易区分。

 


长门劲文手本钱【三】:劲文类的手本钱相比其他版的直径要略小一些,铜质一致。

 

 

 


长门星文样【八】:长门背,水户星文系字体,铜质多见灰白色。

 

 

 


长门广永样【九】:长门背,水户广永系字体。

 

 

 

 


长门太细样【九】:长门背,太细类字体。

 

 

 

 


长门太细样阔缘【八】:背阔缘版,地章细腻。

 

 

 

 


长门正字样【九】:长门背,水户正字系字体。

 

 

 

 


长门俯永样平永【九】:长门背,冈山俯永系字体。

 

 

 

 


长门俯永样平永四ツ目宽【一】:长门钱俯永样中的名誉品。宽字的“目”部中间两横均为中间断开,属于固定的铸造原因产生的断笔,非常少见的版别。(图例源自上海“蓝鸟698”先生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