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后国高田铸造,最明显的特征点是永字く画的第一笔高于永头。主要存在三大系别,肥永系,缩通系以及笹手系。每个系别的背郭都有其固定的特点,肥永系与笹手系背细郭,缩通系背广郭;铜质常见黄褐色。另外,湖南益阳的古宽藏友蔡艺先生指出,高田钱的宽字“見”部的第一笔和第五笔之间普遍存在明显断开的特点,这也是判断高田钱的一种有效方法。按钱文特征可分为三类:肥永(四字粗字,永字延展幅度大,永头和フ画仰起),缩通(通字小于其他三字,小于中郭),笹手(笹,竹叶的意思,形容笔画起笔粗收笔细如竹叶的形状,钱文里用来描述永字的フ画与く画的第一笔,宽字尾内跳)。肥永类按字体大小可分出大字(永字点接郭),小字,降通(小字类,通字低于中郭),其中大字版属于高田钱名誉品,极其难得。缩通按直径可分成大样,小样,覆轮(覆轮技术是为防止铸造的子钱直径变小,会在母钱外轮覆盖一层金属后再印模,造成了子钱直径不变但阔缘的效果),覆轮钱因为铸造量少,所以比较罕见。笹手的标准钱数量众多较常见,还有一种细字版,称作笹手永细字,钱文笔画全部存有明显加刀痕迹,宝字双足笔画直挺,永字末画变短,非常少见的版别。
高田肥永【一】:肥永钱的字体在古宽永钱中属于很独特的一个,笔画较粗,字风豪放,尤其永字的写法,看上去犹如分散开的菊花花瓣。特征点:1.宽爪仰起,宽后足圆弧状;2.横点永,竖点通;3.通头的第一笔横折处圆润;满足以上3点即可确定为标准肥永钱。
高田肥永降点永【一】:肥永钱中的小版,永字点位置更靠近永头的位置。
高田肥永小字【五】:精致版的肥永,字风少了肥永的随意性,位置更端正,字型更规整,背细郭。
高田肥永降宝【八】:宝字位置略降,通头横折变更为方折,失去肥永钱的圆润感,背细郭。
高田缩通【十】:字体变细,通字相比其他三字缩小明显。
高田缩通背阔缘广郭【八】:广郭版缩通字体,背轮大阔缘。
高田缩通大样【六】:缩通版大样的直径一般高于24.5mm,厚肉,铜质更为精良,暗黄色居多。
高田缩通小样【十】:钱体尺寸略小,普遍低于24mm,铸工粗劣者居多。
高田缩通覆轮【四】:缩通钱的覆轮版,通过覆轮工艺增加了钱币的直径,文字比普通缩通钱更小,存世量较少的冷门品种。
高田笹手永【九】:同肥永系一样,笹手系也是背细郭的特征。“笹”,在日语中表示竹叶,笹手是指形如竹叶的笔画。在笹手永中是指永字的フ画与く画第一笔,行笔时顿笔起笔,收笔变细,笔画如竹叶一般,非常形象。另外,笹手永的宽尾微内跳;通字辵的末笔几乎成直线,收笔无明显挑起。这几个特征也是区分笹手永钱和芝不草点最有效的方法。
高田笹手永抱宽阔缘【五】:宽字冠的右边收笔略长,包裹了下面的“艹”部,所以称之为“抱宽”。其中阔缘版较为少见。
高田笹手永细字仰头通【三】:高田钱细字类名誉品,细字深郭,字体风格由于加刀处理的原因别具一格:通头第一笔较长且仰起,永字フ画轻微仰起,永尾短。(图例源自湖南泉友“猫九爱整洁”先生藏品)
高田笹手永细字欠尾永【三】:与细字仰头通相比字体有所变小,笔画也有所收敛,永尾略短。
高田笹手永手【母钱样】【二】:笹手永手,也称“笹手永退宽”,作为古宽中的“手类钱”,是为数不多比常规版更少见的版本。整体风格介于芝不草点与笹手永之间,最明显的标志是宽后足略超出中郭右竖边,另外宝的“尔”部右点较小, 与前点位置平衡,不同于芝不草点尔部双点的不平衡;永字フ画与く画起笔又不同于笹手永钱永字的顿笔感,反而又更接近芝不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