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浅草桥场钱座铸造。御藏钱的名称在江户时代就存在,但为什么会称作御藏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解释,据宽永泉志记载,铸造的钱币在发行前封存于幕府,所以称作御藏钱;小川浩的《宽永通宝钱谱》中提到了鬼头晴彦的观点:认为这批钱是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上洛时准备的,在纪州被用作纪念钱,所以称之“御藏”。钱文传为佐佐木志津摩所书,因为普遍的加刀痕迹明显,字体产生出不同的变化,所以御藏钱也被称作“志津摩百手”。如果只按照字体笔画的不同进行分类很容易混淆且数量众多,所以增尾富房的《古宽永泉志》中把御藏钱的版别按面文中最有特点的文字划分为十二大类:大字,正字(中字),小字,细字,大宽,缩宽,长尾宽,大永,小永,跳永,广永,长永;然后再根据其他字笔画的不同特征归类到相应的大类中,命名方式多以大类别前缀+特征点后缀组成。可以说御藏钱是整个古宽永钱体系中神秘感与乐趣兼备的品种。
御藏大字【六】:大字类的宽尾普遍超出中郭的右竖边,且永字く画第一笔略超出永头,是御藏钱中相对较少的大类。
御藏大字二草点【五】:大字系字体,其中通点和永点为草点写法,比较少见的版别。(图例美品源自上海“蓝鸟698”先生藏品)
御藏正字【八】:也称御藏中字,宽尾普遍与中郭的右竖边成直线,因为加刀的不同衍生出很多小变化,在御藏钱中版式最繁杂。
御藏外跳宽【七】:宽尾收笔略向外收。(图例源自蔡艺先生藏品)
御藏长尾宽【八】:宽尾较长,永点近似横点,通头与永头微仰起。
御藏长尾永【八】:同长尾宽特征,但宽尾较粗,永尾比普通长尾宽版的永字略长,永头略仰。
御藏大宽【七】:宽字冠第二笔较长且远离“艹”部,宝字后足较长。
御藏横点永【八】:永字点横点,通头略大,四字位置端正。
御藏草点永【七】:永字点草点写法,正字系字体,笔画相对较细。(图例源自上海“蓝鸟698”先生藏品)
御藏二草点小头通【六】:正字系字体,通点和永点草点写法,通头小,第一笔横折短。同时具备草点与小头通的特征比较少见。(图例源自上海“蓝鸟698”先生藏品)
御藏阔缘【八】:阔缘版,字口较深,细字居多。
御藏大永【母】【四】:永字两端比较舒展,く画末端长,フ画短。
御藏大永【七】:く画末端长,フ画短,因为御藏钱的加刀特点,图例这枚永点变体为横点永,通头第一笔短而流畅。(图例源自上海“蓝鸟698”先生藏品)
御藏广永【八】:同大永相对的一版,永字フ画末端长且收笔挑起,く画短。
御藏昂通二草点【五】:正字系字体,通字昂,永点和宝“尔”右点草书,永字同广永的写法非常接近。御藏的各类版别中通字有昂通特点的版别很少见到,基本都处在相对中郭适中的位置,各式泉谱中也没有对通字位置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版别,还需要更多的样本验证。
御藏挑永【七】:介于大永和广永中间的一版,永字点较大,永字フ画与く画长短对称且均略有挑起。
御藏小字【母】【四】:小字类的宽尾普遍缩于中郭的右竖边,钱体直径偏小,基本低于24mm。
御藏小永【八】:小字类的衍生版,永字小,末笔短。